新闻动态   more
  产品分类  
  诚聘英才  

   详细内容

一花一世界 一玉一如来--对话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游高轩

2013-09-14来源: 作者:见习记者 魏高灵 商报记者 张莉

    谈谈你对古代玉器的了解,请举例一件对你有影响的作品?
    游高轩:中国的玉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可以讲中国玉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国文明史。在古代玉器就是一种圣器,是一种精神和身份的象征,受到皇家贵族们极大的推崇,这点在中国汉字里面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玉”字是王字加一点就是玉,是王佩戴的东西。再比如说乾隆的17个儿子的名字都与”玉”字相关。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翡翠白菜》。据说这件《翡翠白菜》曾是当年慈禧太后最珍爱的皇家藏品之一。《翡翠白菜》摆件雕工精细,堪称一绝。菜帮洁白,菜叶青翠,浓绿之处雕刻两只蝈蝈,栩栩如生。古代的玉雕艺术家利用玉石的天然色彩和纹理来取巧创作,最大程度体现玉雕俏色的魅力,使作品栩栩如生,这点对我的触动很大。从接触玉雕到从事玉雕行业,《翡翠白菜》的图片就伴随着我的成长。在我的记忆中,这件传世之作从我小时候念书的历史课本中到入行进行系统学习时师傅教授讲解的举例中都几度出现,更加深了我对《翡翠白菜》的印象和崇拜之情。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喜欢玉,而且五千多年来一直如此?
    游高轩:首先,这跟我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关,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玉、爱玉、敬玉,玉器的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第二,玉文化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玉的温润细腻和亲人性,与中国人勤劳内敛的特质、礼仪之邦的民族性情相统一;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古人“以玉作六器,义礼天地四方”。尤其是和田玉,它具备了孔子所说的五德,也就是玉相对于其他石头所不具备的五种特质,真正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和审美习惯。于是,玉石成为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的代表者。它是中国人自己的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玉,是华夏象征之玉。


    “白玉有瑕”在传统中并不回避,也是道德“省身”的作用之一,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怎么以为?
    游高轩:玉是天工造物,是大自然经过数以亿年幻化出来的宝贝。从广义上讲,它天生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所谓的瑕疵也是相对而言的,相对白才有黑,相对完美才有瑕疵。这与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高尚与否有着相似之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只有不断地自我修炼,学会扬长避短、修身养性才能让自己走向“完美”。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玉雕人在琢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省身”的过程。
 
    你觉得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游高轩:古代由于局限于工业水平的落后,当时使用的玉雕工具的制作精密度比较低,制作工时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拥有玉石雕刻技艺的人才也屈指可数,一件作品可能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最终生产出的玉雕作品大都工艺粗糙、样式陈旧、杂质较多、缺乏新意。在我们当代人眼中平平无奇。现代的工艺日渐发达,我们已经度过了全部制玉过程都需要人工操作的年代,拥有了高精密度的机械工具作为辅助,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目前,我们使用的是每分钟转速高达4万到5万的切割机器,能把玉石的每个表面和边角都利落地切割整齐。用金刚砂制成的针头工具搭档高转速机械,1微米左右的小孔钻刻完全不在话下。
  在选料时,古代优质的好料藏于深处,不易于人工开采,因此我们很难见到出土的无瑕美玉,古代玉石大都留有些许沁色。而在我们这个最好的时代,好料被大型挖掘机大量开采,让无瑕美玉重见天日。
  在现代高精仪器的助力下,让玉雕工艺步步攀升,使每个努力想要学习高超技艺的玉石雕刻者有资格去学习和掌握镂空、微雕、阴刻、阳刻等古代人无法想象的高超技艺。同样,拥有了高科技的支持,玉石整齐的纹路在抛光机器里露出完美的内在,展现出玉石最美的色泽和特性。
 
    你的作品属于哪种品类?芽 是什么原因促使的这种选择?
    游高轩:我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类题材为主,在形制上有摆件、手把件也有挂件。
  起初刚进入玉雕行业时,我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人物、动物、花鸟题材,又有草虫、山子题材。随着我对玉文化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愈发感到在创作人物件时带给我一种强烈的艺术创作灵感,让我自由地表现我的创作思想,尽情地阐述我的人生感悟。这是我创作其他题材时无法体会的,尽管我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创作动物、花鸟题材,但人物题材带给我无与伦比的创作动力和激情是其他的题材无法企及的。经过多年的积累,我越发认识到人物题材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创作类型,最终把人物题材作为我主攻的方向。
  在最终决定选择人物题材作为我深入探索的玉雕题材过程中,我的师傅陆华老师在思路的拓展、艺术层次的表现等方面给我很大启发,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开始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十分感谢陆华老师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不在创作中迷失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追求。
 
    你目前创作的主要题材有哪些?
    游高轩:在我主要创作的人物题材中,我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我将儒释道文化元素结合到我的人物类玉雕作品创作中,我把目前创作的作品归纳为“儒道禅心”系列作品。比如:《有为》、《无求》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儒家文化,《禅》、《一花一世界》、《无量胜至》属于佛教类的题材,还有道教文化的题材《悟道》、《文魁点斗》等等。
 
    为什么选择这类题材进行创作?芽是这些题材适合你?还是为了迎合商业市场?
    游高轩:我喜欢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文化,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让我对人文精神有了最初的兴趣,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吸收了儒释道文化中的“正能量”与“真善美”让我自然而然地结合到玉雕创作过程中,我把在书中学习到的待人处事之道通过人物表现在玉雕里,于是每一次的玉雕创作对我而言成为了一种人生的修炼。专注源于喜爱,之所以探索将人物题材结合儒释道文化因为他们之间拥有共通之处,两者相结合后碰撞出的火花分外耀眼,让我无法转移视线。
    玉文化本身也属于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种,而且贯穿了我们整个中华文明,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儒释道文化中挖掘出有关人性“正能量”和“真善美”的文化元素并融进作品创作一直是我探索的一个方向。这类题材目前在市场中还未被世人熟知,但我相信所有符合人性本真的美好事物必然存在它的市场。作为创作者,我专注于艺术创作,而作为玉雕从业者,市场接受度也是我必须考量的因素。对于“儒道禅心”系列的玉雕无论是从艺术文化角度还是从市场期待角度,我都保有很高的期待和很大的希望。
 
    当代人能理解这类题材的传统含义吗?
    游高轩:中华文明五千年,而儒、释、道文化几千年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主流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这种文化在中华民族就如同流淌在我们身上的血液一般已经根深蒂固。如何通过当代玉雕来表现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够让人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需要创作者深厚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来支撑。我认为只要是符合的人性的艺术载体就是最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形式。
 
    请举一件比较充分表现你想法的作品?
    游高轩:《无求》是比较能体现我的创作思想的作品。《无求》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儒家文化,儒家倡导“有为而无求”,这件作品还没雕刻之前的原料是一颗一头带浆的原籽,我利用玉石上端浆化部位雕刻出一个人物的头部、长须和双肩,中下端玉质精美的部分保留天然原石的风貌,表现出繁简搭配、实虚结合之美。作品中的人物双目微闭,面带微笑,如入禅意,笑看红尘。《无求》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表达了我对一种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一种高贵品格、一种宽广胸怀和积极进取的心志。这件作品的引申涵义是告诫都市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应为外部所羁绊,不能为浮云遮望眼。“求”是人生品德的体现,但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求》是你具有独立风格的作品吗?这种风格又是如何确立的?
    游高轩:应该说,目前我的作品只能代表我一个时期的风格,一个艺术家要最终确立自己的风格必需要有大量的文化知识和达到极致的专业技术来支撑,有很多艺术家都是在艺术创作生涯的后期才形成自己最终的风格。
  我涉足玉雕行业已有13年,其中有10年是在上海研究玉雕,之前3年在家乡福建学习寿山石雕。由于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上海,作品风格可以说属于海派。但不可否认的是,寿山石雕对我现在风格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作品的艺术性,就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200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的作品《无求》,这是我个人人生观的表达,同时也是我想要追求的精神境界。今年获得“玉龙奖”最佳工艺奖的作品《悟》,则表达了我希望做事、看事多多思考,多多表现出个人的理解,也是我这辈艺术家在形式与内涵突破性的一次尝试。
  风格,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也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共性。一个玉雕人要真正完成从“工匠”到“大师”的飞跃与升华,一个玉雕作品要真正经得起岁月的淘洗而历久弥新,一定熔铸了创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旨趣;一定打上了创作者鲜明的个人印记。我们做玉雕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探索,使每一件作品都能融入自己的艺术灵魂,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独立风格。
 
    题材的继承和创新,你以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游高轩:玉雕创作进入二十一世纪,题材的继承与创新更需要讲究人性,功能性,艺术性,灵魂性,玉雕人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尊重传统而不囿于传统,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情与理。作品只有感情饱满,哲理深厚,才能打动观赏者,引起共鸣。情理交融,入情入理,即玉雕艺术之崇高境界。

发布人:海派玉雕网

此新闻已被浏览 3952
友情连接:  | 子游玉坊淘宝店 | 子游玉坊官方微博 | 虚位以待...
上海子游艺术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08-2015
备案号码: 沪ICP备09085320号
电话(微信):15821178288
地址:上海市涞坊路1199弄121号 邮编:201615
客服电子邮件:ziyouyufang@163.com

招商部
销售部